日前,國際肝病頂級期刊《Hepatology》(《肝臟病》,IF=14.079)刊登解放軍第五醫學中心全軍中醫藥研究所研究員肖小河、副研究員王伽伯團隊與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臨床藥理研究所教授周宏灝、歐陽冬生團隊合作研究的成果《HLA-B*35:01 Allele is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Predicting Polygonum multiflorum-induced Liver Injury in Humans》(《HLA-B*35:01等位基因是預測何首烏誘導肝損傷易感人群的潛在標志物》),這一研究首次發現了何首烏誘發特異質肝損傷的易感基因HLA-B*35:01。
研究證實了何首烏誘導的肝損傷與機體因素特別是免疫相關遺傳差異有關。這一發現表明,何首烏僅對極少數特定人群有肝損傷風險,對絕大多數人群是安全的,這為科學制定何首烏及其相關制劑肝損傷風險綜合防控對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該項研究是我國科學家在中藥安全性研究領域取得的一項重大突破。
近年來,以肝損傷為代表的中藥安全性問題的發生,不僅影響了人們的安全用藥,還給中醫藥事業發展及其國際化帶來不利影響。何首烏是千百年來廣泛應用且認為“無毒”的補益類中藥,但近年來其肝損傷事件頻發,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
肖小河、王伽伯帶領科研團隊,采用首創的藥源性肝損傷因果關系評價“整合證據鏈法”,精準辨識并特別設計了何首烏肝損傷前瞻性隊列和其他藥物導致肝損傷病例,將其作為驗證樣本,并與周宏灝、歐陽冬生的研究團隊合作,采用藥物基因組學等手段,首次發現HLA-B*35:01等位基因是何首烏肝損傷發生的特異性生物標志物,揭示了何首烏肝損傷發生與機體遺傳背景之間的關系。
此前,研究團隊結合回顧性和前瞻性病例分析及實驗研究,研究證實了何首烏在極少數人群可產生免疫特異質肝損傷、免疫異?;罨蜃陨砻庖咝约膊?,中醫辨證屬陰虛火旺且MCP-1、VEGF、TNF-α等免疫炎癥因子高表達為何首烏肝損傷易感人群的主要特征。
表1:病例對照研究中HLA-B*35:01的相關性檢驗結果
表2:使用HLA-B*35:01篩查何首烏DILI
上述研究成果科學地破解了何首烏肝損傷之謎,也清晰地表明并非何首烏不安全,而是對極少數特異質人群有肝損傷的風險。這一研究模式和機制假說還成功用于指導補骨脂、淫羊藿等系列傳統認為“無毒”中藥特異質肝損傷的風險認知與防控。
此外,研究成果還將有力推動中藥安全性風險管理從過去被動應對向主動防控轉變,為中藥安全合理使用以及中藥產業健康發展、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等發揮重要的“保駕護航”作用。
今后,研究團隊將進一步研究HLA-B*35:01等位基因的功能,闡明何首烏肝損傷的分子遺傳機制,研制相關檢測試劑盒。研究團隊提醒公眾,不要自行購買和使用何首烏,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疾病需要,合理使用何首烏及相關產品。
【中藥名】何首烏
【別名】首烏、赤首烏、夜交藤根、生何首烏。
【英文名】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
【來源】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塊根。
【植物形態】多年生纏繞草本。塊根肥大,外表紅褐色至暗褐色。莖多分枝,下部稍木質化,上部較細,有時呈淡紅色,具縱條紋,中空。葉互生,具長柄,卵狀心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全緣,兩面較粗糙,無毛。托葉鞘狀,膜質,無緣毛,常早落?;ㄐ驁A錐狀,頂生或腋生,開展;苞片卵形,中部綠色,邊緣膜質透明,無毛;苞片內生白色小花2~4朵,花被片5,不等大,結果時外輪3片增大、肥厚,背部生寬翅,翅下延至花梗節處;雄蕊8枚,短于花被片;花柱3枚,柱頭頭狀。瘦果三棱形,黑色,具光澤?;ㄆ?0月,果期11月。
【產地分布】生于山腳陽處、溪邊、路旁及灌木叢中。分布于廣東、貴州、廣西、河南、江蘇等地。
【藥材性狀】團塊狀或不規則紡錘形。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并有橫長皮孔及細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顯粉性,皮部有4~11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列,形成云錦狀花紋,中央木部較大,有的呈木心。氣微,味微苦而甘澀。
【性味歸經】性溫,味苦、甘、澀。歸肝經、腎經、心經。
【功效與作用】解毒、消癰、潤腸通便。屬瀉下藥下分類的潤下藥。
【臨床應用】用量6~12克,煎服。用治瘰疬瘡癰、風疹瘙癢、腸燥便秘、高血脂。
版權聲明:本平臺致力分享好文精選、精讀。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在本公號留言刪除!